股权动态

实业首实包装公司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首钢实业首实包装公司坚持战略引领,聚力创新驱动,以打造核心竞争优势作为创新工作的主攻方向,先后研究制定了《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实施方案》《创新成果评选管理办法》,以创新工作室建设为平台,以攻关课题为抓手,持续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群众性创新”三大创新举措落实落地,重点在安全生产、设备升级、降本增效等方面开展小改小革及课题攻关工作,小项目产生大成效,不断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加工车间有两条塑料板生产线,主要生产2.0厚度发泡塑料板,因成材率偏低,破碎料每月数量递增且循环使用。由于破碎料长期存放具有一定的吸潮性,拌料、配料过程中存在密度增大问题。首实包装公司组织实施技改,添置新型烘干拌料机,通过改善破碎料投料比例,增加原辅料和调整设备工艺参数,实现密度降低,月产25万平方米,能够减少20吨原料投入,节约各类费用8万元。
 

       过去,首实包装公司非金属生产线采用油墨印刷工艺,技术相对落后,而且成本偏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首实包装公司针对该问题积极组织改进,采用了激光刻印工艺。经成本测算,改进后的新工艺相比过去每张节约0.40元,项目实施后,已刻印塑料板约23万张,极大地降低了印字生产成本。


 

       首实包装公司储运部涉及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原料等物资库存共有68类、623种规格。物资进厂后都必须进行严格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安排入库。库房管理员需要理清各种材料的规格、材质、外观、数量等一系列验收标准,工作繁琐,材料技术标准对照复杂,影响工作效率。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今年以来实施了材料技术标准管理信息化项目,将各类物资材料性能及验收标准等技术指标信息编制成二维码,制作成标准化标识牌,扫码即可了解详情。每次货物验收进出库时,库房管理员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会出现包装材料名称、验收标准、材料包装要求及附带单据等信息,使物资出入库及验收对照标准的过程更为便捷,提升了物资材料验收效率,实现了仓储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
       据统计,首实包装公司今年前三个季度累计开展技术、管理创新课题50项,全部应用于生产实践,成果显著。通过内部创新及优化管理降本增效179万元,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水平。干部职工们表示,创新没有终点,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首钢“三创”交流会精神,以更多、更好的实践成果为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作出贡献。

 

股权动态

实业首实包装公司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首钢实业首实包装公司坚持战略引领,聚力创新驱动,以打造核心竞争优势作为创新工作的主攻方向,先后研究制定了《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实施方案》《创新成果评选管理办法》,以创新工作室建设为平台,以攻关课题为抓手,持续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群众性创新”三大创新举措落实落地,重点在安全生产、设备升级、降本增效等方面开展小改小革及课题攻关工作,小项目产生大成效,不断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加工车间有两条塑料板生产线,主要生产2.0厚度发泡塑料板,因成材率偏低,破碎料每月数量递增且循环使用。由于破碎料长期存放具有一定的吸潮性,拌料、配料过程中存在密度增大问题。首实包装公司组织实施技改,添置新型烘干拌料机,通过改善破碎料投料比例,增加原辅料和调整设备工艺参数,实现密度降低,月产25万平方米,能够减少20吨原料投入,节约各类费用8万元。
 

       过去,首实包装公司非金属生产线采用油墨印刷工艺,技术相对落后,而且成本偏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首实包装公司针对该问题积极组织改进,采用了激光刻印工艺。经成本测算,改进后的新工艺相比过去每张节约0.40元,项目实施后,已刻印塑料板约23万张,极大地降低了印字生产成本。


 

       首实包装公司储运部涉及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原料等物资库存共有68类、623种规格。物资进厂后都必须进行严格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安排入库。库房管理员需要理清各种材料的规格、材质、外观、数量等一系列验收标准,工作繁琐,材料技术标准对照复杂,影响工作效率。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今年以来实施了材料技术标准管理信息化项目,将各类物资材料性能及验收标准等技术指标信息编制成二维码,制作成标准化标识牌,扫码即可了解详情。每次货物验收进出库时,库房管理员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会出现包装材料名称、验收标准、材料包装要求及附带单据等信息,使物资出入库及验收对照标准的过程更为便捷,提升了物资材料验收效率,实现了仓储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
       据统计,首实包装公司今年前三个季度累计开展技术、管理创新课题50项,全部应用于生产实践,成果显著。通过内部创新及优化管理降本增效179万元,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水平。干部职工们表示,创新没有终点,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首钢“三创”交流会精神,以更多、更好的实践成果为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