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风采

钢铁征程上的奋斗者

--记首钢工程公司项目管理部(一级)专业经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郭志伟​

 

       有这样一位奋斗者,他扎根一线十七载,以坚定的信念、卓越的能力和无私的奉献,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他就是首钢工程公司项目管理部(一级)专业经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郭志伟。从青涩的技术新人成长为公司的中流砥柱,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成为同事们心中的标杆。

转型之路:技术骨干到管理精英

       2008 年,郭志伟大学毕业加入首钢集团,初入职场的他,如同一块亟待打磨的璞玉,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上努力汲取知识和经验。2010 年,首钢搬迁调整的重大变革来临,郭志伟的新岗位不再是熟悉的传统生产技术管理,面对挑战,郭志伟敏锐地察觉到转型的必要性。当许多人还在观望时,他毅然踏上了自我革新之路。

       为实现从生产技术管理到工程管理的跨越,郭志伟开启了一段艰苦的学习历程。在工程现场简陋的工棚里,他支起小桌,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日夜攻读工程管理书籍。备考一级建造师期间,他用三个月时间啃完 500 页教材,笔记记满三个笔记本。“转型就像炼钢,得经得住高温淬炼。” 他常以此激励自己和身边的同事。凭借着这股坚韧不拔的精神,他陆续取得一级建造师、咨询工程师、IPMP 项目管理等资格证书,并在职攻读获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

       职业转型初期,郭志伟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零下 10℃的冬夜,他蹲守设备安装现场,拿着图纸核对管线走向;跟着造价师学习预算管理,连续两周加班到凌晨。通过不懈努力,他在5年内独立负责三个大型工程总承包项目,累计合同额超10亿元,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总承包项目经理,成功实现从技术骨干到懂管理、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华丽转身。

攻坚之战:云南德胜项目的拼搏与突破

        2023 年 5 月,郭志伟接过云南德胜烧结总承包工程的重任,迎接他的是重重困难。项目比兄弟单位晚进场两个月,业主要求在 2024 年国庆前完成热负荷试车,施工工期被压缩近 20%;项目所在地海拔 近2000 米,夏季暴雨频发,冬季昼夜温差大,施工条件恶劣;项目还集成了 10 余项行业先进技术,设备调试难度极高。面对这些挑战,郭志伟没有退缩,他在项目启动会上坚定地说:“就像在悬崖上种树,没有退路,只能拼命扎根。”

        进场后,郭志伟迅速行动。面对场地杂草丛生、遍地淤泥以及图纸与地形的偏差,他当晚就组织召开例会,明确“图纸错,我们改;场地差,我们平;时间紧,我们抢” 的工作方针。为追回滞后工期,面对大型工程,他创新应用“分工-协同工作法”,将现场划分为不同片区,确保管理无死角,建立每日晨会和夜间复盘制度,确保问题不过夜。

       施工过程中,困难接踵而至。8 月的一个深夜,突降暴雨冲垮环冷机基坑围堰,30 吨钢材浸泡在泥水中。郭志伟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冲进雨幕,带领团队用沙袋堆砌防洪围堰,增加排水设备。雨水和汗水交织,他却只关心工程是否安全。在环冷机余热利用锅炉设备调试时,连续五天试运行未达效果,厂家表示至少需要一个月调试。面对紧张工期,郭志伟不信邪,和调试团队连续五天吃住不离现场,最终在第七天凌晨成功调试达标,那一刻,团队成员激动得相拥而泣。

       项目期间,郭志伟亏欠了家人许多。2023 年中秋,妻子和孩子前来探亲,却只能看到他在现场指挥部忙碌的身影。5岁的儿子哭着问他怎么总是加班、何时陪他玩?他承诺等项目建成带他看会 “吐彩虹” 的烟囱。直到 2024 年 9月项目提前热试,他才通过视频连线让儿子看到了热负荷试车的壮观景象。

结算之艰:双线作战的坚守与担当

        2024 年,当云南项目进入冲刺阶段,唐山某已完项目的结算工作却陷入困境。该项目合同金额数亿元,涉及数百万元签证单,业主单位因内部流程重整导致结算流程停滞,而公司一季度经营指标亟需这笔资金支撑。郭志伟主动承担起这项艰巨任务,他说:“我来当这个穿云箭。”

       那段时间,郭志伟开启了双线作战模式。经常平时在云南现场协调施工,周末乘飞机、高铁赶到唐山对接业主。有一次在高铁上突发高烧,他挂着输液袋仍通过手机视频指导团队整理结算资料。面对业主咨询单位的严苛审核,双方在签证有效性认定上产生重大分歧。郭志伟带领团队连夜重新梳理 3000 多项结算数据,反复核算,还亲自参与审核,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2024 年除夕,当家家户户团圆守岁时,郭志伟还在会议室与审计人员核对数据。窗外的鞭炮声不断,手机里家人发来的年夜饭照片,他只能匆匆回复。直到凌晨零点钟声敲响,终于达成一审共识。他在给妻子的消息中写道:“今年的饺子,我想蘸着胜利的味道吃。” 最终,在 2025 年初,他成功与业主审计部门完成结算与决算工作,为公司一季度经营指标的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精神之光:匠心传承与团队引领

       郭志伟不仅在工作中成绩斐然,还以自己的精神品质感染和引领着身边的人。在团队管理中,他秉持 “强将手下无弱兵” 的理念,注重培养年轻工程师。在云南项目期间,他每天清晨带领他们巡查现场,手把手传授经验;自掏腰包设立 “攻坚奖励基金”,激发团队斗志;在团队疲惫时,组织 “工地茶话会”,缓解压力。在他的带领和激励下,团队荣获 2024 年度首钢工程公司 “狼性团队” 称号。

       作为一名有着 15 年党龄的老党员,郭志伟始终牢记初心。2023 年雨季,云南项目所在地发生山区洪涝,他迅速组织党员突击队,冒雨转移人员和设备,连续奋战 12 小时,修复了防洪围堰,疏通了排洪通道,保障了工程设备和大家的安全。2024年,他牵头成立项目管理提质增效攻关小组,针对公司总承包项目发展的难题展开攻坚,多项成绩获得公司嘉奖。在他的影响下,项目团队中有3名青年职工能力和事业心得到了快速提高,郭志伟本人也多年获评公司党员示范岗称号。

       郭志伟用青春和汗水诠释着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专业的极致追求,对团队的深情守护。他是转型浪潮中的破局者,是攻坚战场上的急先锋,是团队心中的“定海神针”。未来,他将继续背起行囊,奔赴新的战场,让“爱岗敬业、追求卓越” 的精神在钢铁洪流中不断传承。


 

典型风采

钢铁征程上的奋斗者

--记首钢工程公司项目管理部(一级)专业经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郭志伟​

 

       有这样一位奋斗者,他扎根一线十七载,以坚定的信念、卓越的能力和无私的奉献,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他就是首钢工程公司项目管理部(一级)专业经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郭志伟。从青涩的技术新人成长为公司的中流砥柱,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成为同事们心中的标杆。

转型之路:技术骨干到管理精英

       2008 年,郭志伟大学毕业加入首钢集团,初入职场的他,如同一块亟待打磨的璞玉,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上努力汲取知识和经验。2010 年,首钢搬迁调整的重大变革来临,郭志伟的新岗位不再是熟悉的传统生产技术管理,面对挑战,郭志伟敏锐地察觉到转型的必要性。当许多人还在观望时,他毅然踏上了自我革新之路。

       为实现从生产技术管理到工程管理的跨越,郭志伟开启了一段艰苦的学习历程。在工程现场简陋的工棚里,他支起小桌,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日夜攻读工程管理书籍。备考一级建造师期间,他用三个月时间啃完 500 页教材,笔记记满三个笔记本。“转型就像炼钢,得经得住高温淬炼。” 他常以此激励自己和身边的同事。凭借着这股坚韧不拔的精神,他陆续取得一级建造师、咨询工程师、IPMP 项目管理等资格证书,并在职攻读获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

       职业转型初期,郭志伟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零下 10℃的冬夜,他蹲守设备安装现场,拿着图纸核对管线走向;跟着造价师学习预算管理,连续两周加班到凌晨。通过不懈努力,他在5年内独立负责三个大型工程总承包项目,累计合同额超10亿元,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总承包项目经理,成功实现从技术骨干到懂管理、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华丽转身。

攻坚之战:云南德胜项目的拼搏与突破

        2023 年 5 月,郭志伟接过云南德胜烧结总承包工程的重任,迎接他的是重重困难。项目比兄弟单位晚进场两个月,业主要求在 2024 年国庆前完成热负荷试车,施工工期被压缩近 20%;项目所在地海拔 近2000 米,夏季暴雨频发,冬季昼夜温差大,施工条件恶劣;项目还集成了 10 余项行业先进技术,设备调试难度极高。面对这些挑战,郭志伟没有退缩,他在项目启动会上坚定地说:“就像在悬崖上种树,没有退路,只能拼命扎根。”

        进场后,郭志伟迅速行动。面对场地杂草丛生、遍地淤泥以及图纸与地形的偏差,他当晚就组织召开例会,明确“图纸错,我们改;场地差,我们平;时间紧,我们抢” 的工作方针。为追回滞后工期,面对大型工程,他创新应用“分工-协同工作法”,将现场划分为不同片区,确保管理无死角,建立每日晨会和夜间复盘制度,确保问题不过夜。

       施工过程中,困难接踵而至。8 月的一个深夜,突降暴雨冲垮环冷机基坑围堰,30 吨钢材浸泡在泥水中。郭志伟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冲进雨幕,带领团队用沙袋堆砌防洪围堰,增加排水设备。雨水和汗水交织,他却只关心工程是否安全。在环冷机余热利用锅炉设备调试时,连续五天试运行未达效果,厂家表示至少需要一个月调试。面对紧张工期,郭志伟不信邪,和调试团队连续五天吃住不离现场,最终在第七天凌晨成功调试达标,那一刻,团队成员激动得相拥而泣。

       项目期间,郭志伟亏欠了家人许多。2023 年中秋,妻子和孩子前来探亲,却只能看到他在现场指挥部忙碌的身影。5岁的儿子哭着问他怎么总是加班、何时陪他玩?他承诺等项目建成带他看会 “吐彩虹” 的烟囱。直到 2024 年 9月项目提前热试,他才通过视频连线让儿子看到了热负荷试车的壮观景象。

结算之艰:双线作战的坚守与担当

        2024 年,当云南项目进入冲刺阶段,唐山某已完项目的结算工作却陷入困境。该项目合同金额数亿元,涉及数百万元签证单,业主单位因内部流程重整导致结算流程停滞,而公司一季度经营指标亟需这笔资金支撑。郭志伟主动承担起这项艰巨任务,他说:“我来当这个穿云箭。”

       那段时间,郭志伟开启了双线作战模式。经常平时在云南现场协调施工,周末乘飞机、高铁赶到唐山对接业主。有一次在高铁上突发高烧,他挂着输液袋仍通过手机视频指导团队整理结算资料。面对业主咨询单位的严苛审核,双方在签证有效性认定上产生重大分歧。郭志伟带领团队连夜重新梳理 3000 多项结算数据,反复核算,还亲自参与审核,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2024 年除夕,当家家户户团圆守岁时,郭志伟还在会议室与审计人员核对数据。窗外的鞭炮声不断,手机里家人发来的年夜饭照片,他只能匆匆回复。直到凌晨零点钟声敲响,终于达成一审共识。他在给妻子的消息中写道:“今年的饺子,我想蘸着胜利的味道吃。” 最终,在 2025 年初,他成功与业主审计部门完成结算与决算工作,为公司一季度经营指标的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精神之光:匠心传承与团队引领

       郭志伟不仅在工作中成绩斐然,还以自己的精神品质感染和引领着身边的人。在团队管理中,他秉持 “强将手下无弱兵” 的理念,注重培养年轻工程师。在云南项目期间,他每天清晨带领他们巡查现场,手把手传授经验;自掏腰包设立 “攻坚奖励基金”,激发团队斗志;在团队疲惫时,组织 “工地茶话会”,缓解压力。在他的带领和激励下,团队荣获 2024 年度首钢工程公司 “狼性团队” 称号。

       作为一名有着 15 年党龄的老党员,郭志伟始终牢记初心。2023 年雨季,云南项目所在地发生山区洪涝,他迅速组织党员突击队,冒雨转移人员和设备,连续奋战 12 小时,修复了防洪围堰,疏通了排洪通道,保障了工程设备和大家的安全。2024年,他牵头成立项目管理提质增效攻关小组,针对公司总承包项目发展的难题展开攻坚,多项成绩获得公司嘉奖。在他的影响下,项目团队中有3名青年职工能力和事业心得到了快速提高,郭志伟本人也多年获评公司党员示范岗称号。

       郭志伟用青春和汗水诠释着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专业的极致追求,对团队的深情守护。他是转型浪潮中的破局者,是攻坚战场上的急先锋,是团队心中的“定海神针”。未来,他将继续背起行囊,奔赴新的战场,让“爱岗敬业、追求卓越” 的精神在钢铁洪流中不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