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风采

带着责任和使命工作

——记首钢“最美青工”首建集团钢构分公司郭中华


27f99f4846ec872599ace985a67f0aa4.png


2006年7月,郭中华从合肥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至今十一年,他一直在首建集团从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孜孜不倦、恪尽职守,带头学技术、学业务,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工作技能。重操守、重修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在钢结构专业领域持之以恒地进行钢结构制作、安装技术研究,涉及房屋建筑、冶炼工程、市政桥梁、工业厂房、钢结构住宅、立体车库等多个行业。

参加工作以来,郭中华通过不断钻研学习、现场实践,在枯燥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中耐得住寂寞、埋头苦干,收获了丰硕成果。先后组织公司项目获得钢结构金奖17项、全国优秀焊接奖9项、省部级工法1项、首钢级工法2项、首钢级科技成果2项、首建级科技成果13项、首建级工法13项,中国施工企业协会科技成果2项,专利授权9项,冶金优质工程4项,长城杯2项,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2011年,在首钢集团“争先创优”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被评为首钢技术带头人;2017年,荣获首钢第二届“最美青工”。

2012年,在印度TATA高炉施工中,郭中华兼任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出色地完成了技术管理工作。由于工程在海外,图纸、技术标准和材料执行标准都为国外标准,语言沟通和材料选用难度非常大。但在郭中华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努力克服困难,查规范、翻字典,组织技术人员和翻译人员共同对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翻译,与印方人员进行邮件沟通。其间,共与印方人员来往邮件235封,翻译技术要求5篇、27000余字和1套翻译图纸。对于设计图纸上采用数量较少,且国内难以采购的国外标准材料,他们经过对化学分析及力学性能的分析,以及与国内牌号的材质进行比对,最终向印方发送14份材料代用申请并通过。在施工准备阶段,他们还根据工程特点和业主要求,分别编制了高炉和热风炉质量保证计划,并设计了钢板下料、钻孔、卷制、预拼装、涂装等各个工序的检查表,进行了2组焊接工艺评定,编制制作了工艺并进行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充分利用高炉炉壳平板开孔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风口孔的开设技术,形成了一套高炉炉壳工厂内开孔技术。此技术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能够解决高炉炉壳各种孔在工厂内的开设,替补了公司技术空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门头沟钢结构住宅体系研究中,郭中华经常往返于门头沟施工现场和通州西集加工厂,他自称为“北京一日游”。通过大量的调研、研发,采用多种新材料、新工艺,实施工厂化制作、现场装配施工技术,最终形成了一种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钢结构住宅体系。该体系主要由高频焊矩形管混凝土组合钢柱和热轧H型钢梁、钢筋桁架楼承板、轻骨料隔墙条板、发泡水泥钢筋桁架装配式保温墙板,以及建筑物阳台栏板陶瓷太阳能热水器构成。现已成功应用在门头沟铅丝厂公共租赁住房项目1号楼项目,为首钢钢结构住宅产业的发展积累了技术经验,为首钢钢结构住宅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目前首钢第二代钢结构住宅项目框架——支撑钢结构住宅体系已在铸造村项目实施。

2017年,郭中华参加了首钢青年干部特训班,通过为期四个半月的学习,在自身素质、沟通能力和意志力等方面有了更大的提高。他在学习总结中写到:“通过太行山、抗大、长钢、红旗渠之行,充分感受到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极大地提升了党性修养;通过领导力单元和管理能力单元的学习,聆听首钢集团多位领导的讲课,对领导力有了进一步认识。通过培训,郭中华感到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模式,其中集团领导的一句话令他感触最深:“要为自己立一条终身学习的规矩,做永不落伍的人。”通过学习,郭中华感觉自己动力十足,更加坚定了自己向前迈进的步伐。

为了进一步磨练郭中华各项工作管理能力,首建集团安排他担任了钢构分公司新产业项目部项目经理,主要从事装配式住宅项目的开发和研究。现在,郭中华已经先后参与了箱板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和铸造村钢结构住宅项目的管理。他说,新岗位新挑战、新责任新使命,将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为首钢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如此年轻的你,在短短十余年间就取得了钢结构金奖17项、全国优秀焊接奖9项、省部级工法1项等累累硕果,而且还让每一株果实都价值不菲,更填补了企业空白。你一直奔跑在责任与使命的大道上,无畏挑战,自信前行。

看完你的故事不禁想到一个词:奋斗。有人用消极的态度看待奋斗的过程,认为奋斗是痛苦的,看不到希望。但有人用积极的态度看待这个过程,他所感受到的就是充满激情、充满快乐、充满自豪。也许奋斗是透明的,你愿意赋予它什么颜色,它就可以变幻出什么色彩,是黑白还是彩色,完全因人而异。

2018年即将过去,你也走上了新的岗位。新岗位新挑战、新责任新使命,愿那份十足的动力和坚定的脚步继续陪你而行,做一名永不落伍的人。


典型风采

带着责任和使命工作

——记首钢“最美青工”首建集团钢构分公司郭中华


27f99f4846ec872599ace985a67f0aa4.png


2006年7月,郭中华从合肥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至今十一年,他一直在首建集团从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孜孜不倦、恪尽职守,带头学技术、学业务,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工作技能。重操守、重修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在钢结构专业领域持之以恒地进行钢结构制作、安装技术研究,涉及房屋建筑、冶炼工程、市政桥梁、工业厂房、钢结构住宅、立体车库等多个行业。

参加工作以来,郭中华通过不断钻研学习、现场实践,在枯燥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中耐得住寂寞、埋头苦干,收获了丰硕成果。先后组织公司项目获得钢结构金奖17项、全国优秀焊接奖9项、省部级工法1项、首钢级工法2项、首钢级科技成果2项、首建级科技成果13项、首建级工法13项,中国施工企业协会科技成果2项,专利授权9项,冶金优质工程4项,长城杯2项,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2011年,在首钢集团“争先创优”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被评为首钢技术带头人;2017年,荣获首钢第二届“最美青工”。

2012年,在印度TATA高炉施工中,郭中华兼任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出色地完成了技术管理工作。由于工程在海外,图纸、技术标准和材料执行标准都为国外标准,语言沟通和材料选用难度非常大。但在郭中华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努力克服困难,查规范、翻字典,组织技术人员和翻译人员共同对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翻译,与印方人员进行邮件沟通。其间,共与印方人员来往邮件235封,翻译技术要求5篇、27000余字和1套翻译图纸。对于设计图纸上采用数量较少,且国内难以采购的国外标准材料,他们经过对化学分析及力学性能的分析,以及与国内牌号的材质进行比对,最终向印方发送14份材料代用申请并通过。在施工准备阶段,他们还根据工程特点和业主要求,分别编制了高炉和热风炉质量保证计划,并设计了钢板下料、钻孔、卷制、预拼装、涂装等各个工序的检查表,进行了2组焊接工艺评定,编制制作了工艺并进行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充分利用高炉炉壳平板开孔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风口孔的开设技术,形成了一套高炉炉壳工厂内开孔技术。此技术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能够解决高炉炉壳各种孔在工厂内的开设,替补了公司技术空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门头沟钢结构住宅体系研究中,郭中华经常往返于门头沟施工现场和通州西集加工厂,他自称为“北京一日游”。通过大量的调研、研发,采用多种新材料、新工艺,实施工厂化制作、现场装配施工技术,最终形成了一种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钢结构住宅体系。该体系主要由高频焊矩形管混凝土组合钢柱和热轧H型钢梁、钢筋桁架楼承板、轻骨料隔墙条板、发泡水泥钢筋桁架装配式保温墙板,以及建筑物阳台栏板陶瓷太阳能热水器构成。现已成功应用在门头沟铅丝厂公共租赁住房项目1号楼项目,为首钢钢结构住宅产业的发展积累了技术经验,为首钢钢结构住宅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目前首钢第二代钢结构住宅项目框架——支撑钢结构住宅体系已在铸造村项目实施。

2017年,郭中华参加了首钢青年干部特训班,通过为期四个半月的学习,在自身素质、沟通能力和意志力等方面有了更大的提高。他在学习总结中写到:“通过太行山、抗大、长钢、红旗渠之行,充分感受到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极大地提升了党性修养;通过领导力单元和管理能力单元的学习,聆听首钢集团多位领导的讲课,对领导力有了进一步认识。通过培训,郭中华感到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模式,其中集团领导的一句话令他感触最深:“要为自己立一条终身学习的规矩,做永不落伍的人。”通过学习,郭中华感觉自己动力十足,更加坚定了自己向前迈进的步伐。

为了进一步磨练郭中华各项工作管理能力,首建集团安排他担任了钢构分公司新产业项目部项目经理,主要从事装配式住宅项目的开发和研究。现在,郭中华已经先后参与了箱板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和铸造村钢结构住宅项目的管理。他说,新岗位新挑战、新责任新使命,将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为首钢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如此年轻的你,在短短十余年间就取得了钢结构金奖17项、全国优秀焊接奖9项、省部级工法1项等累累硕果,而且还让每一株果实都价值不菲,更填补了企业空白。你一直奔跑在责任与使命的大道上,无畏挑战,自信前行。

看完你的故事不禁想到一个词:奋斗。有人用消极的态度看待奋斗的过程,认为奋斗是痛苦的,看不到希望。但有人用积极的态度看待这个过程,他所感受到的就是充满激情、充满快乐、充满自豪。也许奋斗是透明的,你愿意赋予它什么颜色,它就可以变幻出什么色彩,是黑白还是彩色,完全因人而异。

2018年即将过去,你也走上了新的岗位。新岗位新挑战、新责任新使命,愿那份十足的动力和坚定的脚步继续陪你而行,做一名永不落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