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风采

匠心铸梦 科技报国
——记北冶公司科技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高春红

 

      在高端材料研发的科技战线上,有这样一位女性:她以28年如一日的坚守,组织带领团队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她以党员的赤诚,将党旗插在科研攻关的最前沿;她用创新与担当,助力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奋进篇章。她,就是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科技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高春红。

党建引领聚合力

把党支部建成科研攻坚的“红色引擎”

      作为由科技部与材料研究所联合组建的科研党支部书记,高春红始终践行“党建与科研双融双促”理念。2024年,她创新构建“三会一课+项目攻坚”模式,全年组织支委会、党小组会等学习活动20余次,带领支部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技术难题的智慧。在她的推动下,党支部开展“一引领两融合”“创新引领作贡献”等主题实践活动,将党旗插在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重大科研项目一线。2024年,科研党支部获评首钢先进集体,第二党小组被评为“先进党小组”,4名党员分获优秀党员称号。她本人也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成为青年科研工作者心中的“科研护航人”

科技报国显担当

攻克关键材料“卡脖子”问题

       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高春红组织材料研发团队聚焦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硬核”领域,2024年组织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获批政府资助超3000万元。在镍基高温合金箔带材、超高纯净高温合金等关键产品技术攻关中,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材料研发“卡脖子”问题,部分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显著提升了材料自主可控制造能力。

       为加速成果转化,她推动建立“产学研用”协同机制,组织与多家用户单位联合开展空气动压轴承用高温合金、燃机热障涂层等工程化验证,成功开拓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高端市场。2024年,公司横向合作项目创收710万元,新产品立项覆盖恒弹性合金、膨胀合金等10余个领域,为国产高端材料自主可控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生态筑根基

构建科研管理“北冶模式”

       高春红深知,科技创新需要体制机制护航。她主导完善了覆盖“选题立项—过程管控—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管理体系:筑牢制度根基:组织制定产品、项目层级各8项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与考核标准,确保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规范推进;精益过程管理:全年组织98项在研项目动态评估,通过季度检查、中期评审及时纠偏,保障项目100%按计划实施;注重标准引领:组织完成高温合金、精密合金领域4项国军标制修订项目,同时2项国军标、5项行标完成发布,2项团标发布并升级中关村标准且发布,提升了公司产品行业话语权。

       在她的推动下,形成公司高温合金、精密合金领域多项产品布局专利,2024年专利申请量达28件,授权量达26件;“镍基高温合金箔材及封严件关键技术”经权威机构成果评价达国际领先水平,获首钢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科研价值与市场效益“双丰收”。

匠心传承育桃李

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作为公司科技创新的“护航人”,高春红始终注重攻关团队的梯队建设。她助推组建高温合金、精密合金领域5个 “创新工作室”,通过“导师带徒”“项目轮岗”等机制培养青年骨干10余人,获得中国科协青年人才、北京市优秀青年、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形成了引领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她的指导下,多名青年工程师成长为项目负责人,在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研发能力和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科研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这是高春红常挂嘴边的话。从青丝到白发,她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劳动者的担当,更以党员的赤诚之心,点燃了北冶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激情。

典型风采

匠心铸梦 科技报国
——记北冶公司科技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高春红

 

      在高端材料研发的科技战线上,有这样一位女性:她以28年如一日的坚守,组织带领团队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她以党员的赤诚,将党旗插在科研攻关的最前沿;她用创新与担当,助力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奋进篇章。她,就是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科技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高春红。

党建引领聚合力

把党支部建成科研攻坚的“红色引擎”

      作为由科技部与材料研究所联合组建的科研党支部书记,高春红始终践行“党建与科研双融双促”理念。2024年,她创新构建“三会一课+项目攻坚”模式,全年组织支委会、党小组会等学习活动20余次,带领支部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技术难题的智慧。在她的推动下,党支部开展“一引领两融合”“创新引领作贡献”等主题实践活动,将党旗插在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重大科研项目一线。2024年,科研党支部获评首钢先进集体,第二党小组被评为“先进党小组”,4名党员分获优秀党员称号。她本人也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成为青年科研工作者心中的“科研护航人”

科技报国显担当

攻克关键材料“卡脖子”问题

       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高春红组织材料研发团队聚焦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硬核”领域,2024年组织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获批政府资助超3000万元。在镍基高温合金箔带材、超高纯净高温合金等关键产品技术攻关中,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材料研发“卡脖子”问题,部分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显著提升了材料自主可控制造能力。

       为加速成果转化,她推动建立“产学研用”协同机制,组织与多家用户单位联合开展空气动压轴承用高温合金、燃机热障涂层等工程化验证,成功开拓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高端市场。2024年,公司横向合作项目创收710万元,新产品立项覆盖恒弹性合金、膨胀合金等10余个领域,为国产高端材料自主可控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生态筑根基

构建科研管理“北冶模式”

       高春红深知,科技创新需要体制机制护航。她主导完善了覆盖“选题立项—过程管控—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管理体系:筑牢制度根基:组织制定产品、项目层级各8项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与考核标准,确保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规范推进;精益过程管理:全年组织98项在研项目动态评估,通过季度检查、中期评审及时纠偏,保障项目100%按计划实施;注重标准引领:组织完成高温合金、精密合金领域4项国军标制修订项目,同时2项国军标、5项行标完成发布,2项团标发布并升级中关村标准且发布,提升了公司产品行业话语权。

       在她的推动下,形成公司高温合金、精密合金领域多项产品布局专利,2024年专利申请量达28件,授权量达26件;“镍基高温合金箔材及封严件关键技术”经权威机构成果评价达国际领先水平,获首钢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科研价值与市场效益“双丰收”。

匠心传承育桃李

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作为公司科技创新的“护航人”,高春红始终注重攻关团队的梯队建设。她助推组建高温合金、精密合金领域5个 “创新工作室”,通过“导师带徒”“项目轮岗”等机制培养青年骨干10余人,获得中国科协青年人才、北京市优秀青年、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形成了引领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她的指导下,多名青年工程师成长为项目负责人,在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研发能力和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科研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这是高春红常挂嘴边的话。从青丝到白发,她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劳动者的担当,更以党员的赤诚之心,点燃了北冶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