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风采

检修技术带头人——记首钢模范共产党员、首钢机电曹妃甸检修分公司MCCR事业部负责人王志敏

 e19a924456cdb04ba3ea396825e0f660.jpg

       个头不高,却坚毅果敢;言语不多,却掷地有声,他就是首钢机电公司曹妃甸检修分公司MCCR事业部负责人——王志敏,一个看似文质彬彬,但工作中无比认真、十分严谨,喜欢用思考和行动代替一切的检修技术带头人。

       从踌躇满志的翩翩少年到沉稳干练的事业部负责人,从迁钢扇形段、辊系新制装配维修到海水淡化项目质量检验,从技术质量部部长到MCCR扇形段离线修复负责人,王志敏先后从事多个岗位,身份的几多变化、基层一线的长期磨炼,让他熟练掌握了生产各个流程,多了一份运筹帷幄的从容,但唯一不变的是他那颗不负韶华,勇做企业改革发展排头兵的初心。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是我们企业面对的现状,将公司生产经营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创造最大效益是我的首要任务与使命。”15年来,王志敏和他的团队在车间、在厂房摸爬滚打,在实践、在学习中快速磨合成长,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随着京唐公司MCCR生产线顺利投产与运行,首钢MCCR薄板坯连铸机扇形段维修技术的空白也随之被打破。京唐公司MCCR生产线是首钢第一条多模式全连续铸轧生产线,是在常规热连轧、CSP、ESP等类型生产线的基础上开发出的最高拉速可达6米/分钟的国外先进水平新型热轧带钢生产线。而作为机电公司曹妃甸分公司MCCR扇形段离线修复项目负责人,面对国外先进、高标准的生产线,同行业中没有丝毫的经验可借鉴的现状,一切只能从零开始。

      在MCCR产线调试与达标达产时期,通过精益管理提出“定人员、定岗位、定标准、定任务量、定时间节点、定先后顺序”的“六定位”模式对月度计划进行细化,编制周计划、日计划,按照日计划组织生产,确保月度计划兑现率,实施后月度计划兑现率由70%提高到100%;编制的日计划模板成为标准模板,在全分公司推行。2020年,王志敏带领团队共计完成128台扇形段修复和1190串辊系修复任务,实现产值2110万元,为MCCR产线热试一年后就迅速达产到设计水平作出卓越贡献。

       除在工艺技术、标准工序等关键点严格把控外,保证设备维修质量及设备功能精度是维修工作的重中之重,王志敏利用一年周期组织完成事业部内部质量体系建设,参与制定维修操作流程维修标准20项,制定维修记录21种,并组织实施落实。通过运用5W2H分析法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方案7项并加以落实,例如改进辊系丝堵连接方式,减少因辊系漏水和部分不转问题下线的频率;改进了辊系焊接方式增强表面硬度,将驱动辊调弧精度调高0.3毫米,减少了因驱动辊扭矩低下线问题,提出改进驱动辊旋转接头插件问题,降低因旋转接头漏水故障的下线率,通过以上几项改进措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扇形段故障下线率由原来单月最高的90%降低至0%,设备在线使用寿命大大提高,过钢量达标率由原来单月的10%提高到单月100%;节约维修费用300余万元。

       通过不断对维修过程中的操作难点、质量控制点进行摸索,王志敏组织制定过程质量控制措施12项,制作工装工具类小改小革10余项,特别是扇形段对中台上选择合适的辊系吊装工具,由原维修厂房固定式半臂吊、悬臂吊或与天车同轨道的单梁吊等起重机械,改造为可移动式小龙门吊,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为公司节约近60万元,维修效率提高了近3倍。通过落实公司计件工资制度,数控机床、埋弧焊机使用单人双机操作,使辊系维修效率大幅度提升,由原来每月产出90组提升到每月产出140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志敏这样承诺:“我是一名党员,将党史作为‘必修课’,以更严的标准对自身进行‘体检’,补齐思想短板,积蓄干事力量,用心用力为企业谋实效,为群众办实事,接好新时代的‘接力棒’,以终为始,不负韶华,为机电公司的改革发展开新局、启新篇。”

典型风采

检修技术带头人——记首钢模范共产党员、首钢机电曹妃甸检修分公司MCCR事业部负责人王志敏

 e19a924456cdb04ba3ea396825e0f660.jpg

       个头不高,却坚毅果敢;言语不多,却掷地有声,他就是首钢机电公司曹妃甸检修分公司MCCR事业部负责人——王志敏,一个看似文质彬彬,但工作中无比认真、十分严谨,喜欢用思考和行动代替一切的检修技术带头人。

       从踌躇满志的翩翩少年到沉稳干练的事业部负责人,从迁钢扇形段、辊系新制装配维修到海水淡化项目质量检验,从技术质量部部长到MCCR扇形段离线修复负责人,王志敏先后从事多个岗位,身份的几多变化、基层一线的长期磨炼,让他熟练掌握了生产各个流程,多了一份运筹帷幄的从容,但唯一不变的是他那颗不负韶华,勇做企业改革发展排头兵的初心。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是我们企业面对的现状,将公司生产经营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创造最大效益是我的首要任务与使命。”15年来,王志敏和他的团队在车间、在厂房摸爬滚打,在实践、在学习中快速磨合成长,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随着京唐公司MCCR生产线顺利投产与运行,首钢MCCR薄板坯连铸机扇形段维修技术的空白也随之被打破。京唐公司MCCR生产线是首钢第一条多模式全连续铸轧生产线,是在常规热连轧、CSP、ESP等类型生产线的基础上开发出的最高拉速可达6米/分钟的国外先进水平新型热轧带钢生产线。而作为机电公司曹妃甸分公司MCCR扇形段离线修复项目负责人,面对国外先进、高标准的生产线,同行业中没有丝毫的经验可借鉴的现状,一切只能从零开始。

      在MCCR产线调试与达标达产时期,通过精益管理提出“定人员、定岗位、定标准、定任务量、定时间节点、定先后顺序”的“六定位”模式对月度计划进行细化,编制周计划、日计划,按照日计划组织生产,确保月度计划兑现率,实施后月度计划兑现率由70%提高到100%;编制的日计划模板成为标准模板,在全分公司推行。2020年,王志敏带领团队共计完成128台扇形段修复和1190串辊系修复任务,实现产值2110万元,为MCCR产线热试一年后就迅速达产到设计水平作出卓越贡献。

       除在工艺技术、标准工序等关键点严格把控外,保证设备维修质量及设备功能精度是维修工作的重中之重,王志敏利用一年周期组织完成事业部内部质量体系建设,参与制定维修操作流程维修标准20项,制定维修记录21种,并组织实施落实。通过运用5W2H分析法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方案7项并加以落实,例如改进辊系丝堵连接方式,减少因辊系漏水和部分不转问题下线的频率;改进了辊系焊接方式增强表面硬度,将驱动辊调弧精度调高0.3毫米,减少了因驱动辊扭矩低下线问题,提出改进驱动辊旋转接头插件问题,降低因旋转接头漏水故障的下线率,通过以上几项改进措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扇形段故障下线率由原来单月最高的90%降低至0%,设备在线使用寿命大大提高,过钢量达标率由原来单月的10%提高到单月100%;节约维修费用300余万元。

       通过不断对维修过程中的操作难点、质量控制点进行摸索,王志敏组织制定过程质量控制措施12项,制作工装工具类小改小革10余项,特别是扇形段对中台上选择合适的辊系吊装工具,由原维修厂房固定式半臂吊、悬臂吊或与天车同轨道的单梁吊等起重机械,改造为可移动式小龙门吊,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为公司节约近60万元,维修效率提高了近3倍。通过落实公司计件工资制度,数控机床、埋弧焊机使用单人双机操作,使辊系维修效率大幅度提升,由原来每月产出90组提升到每月产出140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志敏这样承诺:“我是一名党员,将党史作为‘必修课’,以更严的标准对自身进行‘体检’,补齐思想短板,积蓄干事力量,用心用力为企业谋实效,为群众办实事,接好新时代的‘接力棒’,以终为始,不负韶华,为机电公司的改革发展开新局、启新篇。”